Search

從去年「安靜是種超能力」翻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之後,接受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幾十次專訪(感謝我積極的經紀...

  • Share this:

從去年「安靜是種超能力」翻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之後,接受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幾十次專訪(感謝我積極的經紀人)。我覺得有趣的是:每一個主持人,不誇張,真的是每一個,都會問「身為內向者、又是亞洲女性,妳是怎麼在職場上突破這些限制?」。​

剛開始我不太懂,這本書的重點並不是在限制啊,是講說要擁抱自己的個性特質、找到自己的路啊,直到有次我突然懂了:啊,他們是在問那種系統性的限制,像是女性和男性同工不同酬、或是亞裔人士升不上主管哪種。​

我想著想著:​
說不定內向者也有很多限制,只是沒有人去做研究統計內向者升上主管和外向者升上主管的機會差別、同樣能力下的實際薪資差別、或是企業董事會中內外向者的比例。​

有時候,這種非顯性的特質會讓我們有機會在比較公平的情況下競爭,不像膚色、性別這樣一翻兩瞪眼;但有時候,也是這種非顯性的特質,讓我們默默地失去一些機會,但外界仍然完全不了解。​

我的經驗是:​
與其想著這些限制,更積極的作法或許是主動找到(甚至創造)適合自己特質的戰場。例如,我現在的工作,雖然是美國公司,但需要大量的和亞洲聯繫,有時候客戶甚至要求要同時會講英語和國語的人,這時身為亞洲女性完全就不是劣勢了。​

我在訪問中說,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重點是要有策略性地創造自己的價值。主持人通常會接著問:這套系統要去哪裡看到呢?買書當然是一個方法,但是我想私心留給台灣讀者的高濃度精華加強版,就是這套「#職場給內向者的18堂成長必修課」,裡面從 #人際溝通、#溝通談判、到 #升職領導,有一套專門給內向者的實作方法。了解更多>>https://bit.ly/3k2gUM1​

限制是一定會有的,但決定那些是限制還是機會的,通常是我們自己。內向者,一起加油!​

✨想知道更多【職場給內向者的18堂成長必修課】詳細課程內容,可以點選連結,試看課程>>https://bit.ly/3k2gUM1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